芯片原厂的嵌入式软件都在干什么
在学校每天call stm32 hal库的时候,总是在想,芯片原厂的软件工程师是不是特别nb。我对体系结构、芯片内部的细节这些东西有着天然的好奇心,但工科的知识不是靠看一两本书就能掌握的,要实践才能螺旋提升认识。毕业后运气好进了一个消费电子的芯片部门,终于小小窥见芯片软件的一些奥妙,它是矛盾的,芯片内部的这些智慧结晶有着强烈的赛博美感,但手里搬砖的活却多少有些苦逼,让我们一起看看芯片设计公司的嵌入式软件都在干什么。
工作内容概述
作为Fabless芯片设计公司,最底层的任务就是设计有市场的芯片并成功流片,这里面有几个风险:
- 市场变化快,芯片研发慢
- 芯片太复杂,流片又太贵
因此,有各种方法来降低风险,为了尽快+成功流片,流片前就要想尽办法验证设计是不是有问题。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,我认为芯片软件一般在全流程中负责3个主要工作:
- 硅前(pre-silicon)FPGA原型验证:流片(tape out)前用FPGA验证设计,借助FPGA/EDA仿真环境协助前端数字IC Designer对bug进行定位
- 硅后(post-silicon)Bringup:芯片制造、封装好后,拿回来装在EVB上进行一系列实测,~~~必要时进行一些软件兜底补救措施~~~
- SDK/HAL软件包交付:芯片卖给客户,总不能让客户照着寄存器手册做应用,所以要编写SDK及其文档,最好能写一些应用demo
另外,还有一些上位机、自动化脚本的开发,这些一般不是release给客户级别的,借助ChatGPT和一点点QT/C#/Python基础就可以做到。
FPGA原型验证
Testcase表格
一个新芯片项目kickoff时,一般前期的市场分析、架构设计差不多就做完了。RTL未动,文档先行。数字前端的哥们会开始写各个模块/IP的微架构文档(Micro Architecture Spec),等他们写好MAS,软件就可以开始编写TestCase。具体来说,TestCase就是一个验证计划excel,根据IP功能规划FPGA环境上要验什么,一个UART的TestCase例子:
什么样的TestCase才算一个好的TestCase?我认为这是一个吃经验的事情,必须对设计内部有一定理解,并且有大局观能够掌控好一种验证的边界感,要时刻铭记”尽快成功流片“的目标,要尽可能验到每一种实际可能出现的情况,但不能异想天开整一些非常极端钻牛角尖的case。
接着就是写一个初步的测试代码,为了保证rtl freeze deadline前能顺利验完,验证代码不用特别考虑代码可移植性等面向用户的特性,不过如果后面SDK阶段想要少做一些重复工作,可以自己权衡要做到什么程度,这一阶段的首要目标是验证功能,如果一个简单的模块要写好几天驱动代码,会被PM蛐蛐的,SDK那种架构严谨的代码可以等到rtl freeze后再慢慢整。因为这个时候可能还没有具体的rtl 设计,因此只是一个初步的验证代码框架。
做好TestCase和初步代码,一般会拉着软件同事和前端设计一起review一下,看下有没有什么遗漏的点。
等待Bitfile
前期一般不会很快拿到Bitfile,RTL IP Coding完还要集成,集成完还要综合,这个时间难道可以摸鱼挂机吗(狂喜)?除了看MAS、写TestCase及代码,我们还可以看下架构文档,进一步了解芯片的使用场景。此外,我们EDA验证同事还帮忙搭建了一个名为”Quattro“的VCS环境,用于在综合前进行top级C仿真,这个平台可以吃我们编译出的程序bin文件,启动CPU执行,并dump出详细的fsdb波形,与FPGA验证形成了互补,后期有一些FPGA验证过程遇到的设计bug,如果要综合出带debug ILA的bit会很慢,Quattro更方便看到内部的信号(虽然top级VCS仿真也要跑几个小时)。
总之,这是一段相对不忙的时间。
正式FPGA验证
敲锣打鼓FPGA工程师终于release了第一个版本的bitfile。Vivado,启动!烧录bit进FPGA平台,就可以把它当作一颗SOC使用了,一般最先开始的是jtag和cpu启动,负责启动的同事要保证工程能run到main函数,接着负责uart的同事确保串口能正常使用,以便打印调试信息,这样其他哥们就能开始各个模块的验证了。
需要注意FPGA环境与真实环境会不一样,一定要注意分频可能会导致的问题,比如FPGA上这个CLK下一切正常,结果客户板子上晶振不一样,导致内部分频分不出精准的CLK,那就寄了。
图为[S2C S7 FPAG验证平台](一体化原型验证平台满足各种IC设计验证需求 | 思尔芯S2C-思尔芯 | S2C (s2ceda.com))
Bug提交定位
验证过程中遇到问题提bugzilla给前端同事,必要时联合eda验证与前端一起定位bug,修改后回归验证,整个过程要记录在调试验证文档
自动回归验证
在验证过程中,bit版本会不停的更新,不论更新是否涉及到咱们负责的模块都应该再回归验证一遍,如果每个case都要手动比对波形来测,那真的很Dirty Work,此时testcase代码自动化就很重要,必须要开动脑筋做成自动化测试,在硬件连接符合要求的情况下,每天在一台fpga上自动跑尽可能多的testcase的回归,确保bit更新没有引入新的问题。
场景验证
按照项目实际需求,会有多个模块+外设联合工作的场景验证。在rtl freeze以前,必须完成所有ip的验证以及基本的系统级场景验证,工期比较赶的情况下,全面的场景验证将在rtl freeze后进行。
FPGA验证与EDA验证(前仿)作为数字前端设计的双保险,开始做TestCase时不能互相参考,以免思路重复,一些边角case两边都没验到,后期可以互相看下,以免出现我以为他验,他以为我验了这种比较尴尬的情况。流片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,但相比设计哥们的压力小一点,工资也比设计哥们低一点。这就是责任的问题,在企业,责任越大价值越大。芯片研发本就具有研发难度与流片风险,作为工程师,有技术底气、做好细节,就不怕担责。
Bringup & SDK软件包交付
第一次点亮
rtl freeze后,后端的哥们还有很多工作,最后做出gds文件给Fab厂,Fab厂制造出wafer后给封测厂进行封测,如果一切顺利,将在几个月后收到实体的芯片。将芯片装上socket EVB,Bringup最刺激的时候到了,上电看芯片能不能起来,这种时候所有人都聚集在实验室看软件操作,硬件的哥们会仔细检查电源、晶振是否OK,做启动的软件要先看jtag能不能识别cpu。
公司的Socket EVB不方便拍照,这里放上来NXP的一张SocetEVB,结构都比较类似。
功能与性能
芯片启动后,进入后续的Bringup流程,会根据FPGA验证阶段的分工,先验功能再验性能。功能验证从IP到场景,性能会测比如功耗等参数是否达到Spec要求。
这个过程中,软件就会开始修建SDK了,在验证代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裁剪,保证风格统一、接口简洁。对修改好的代码在fpga上进行验证,验证重点在于确保接口没有严重bug(这里其实需要专业的软件测试流程)。最后编写从系统到单个ip的软件用户手册,通常参考mcu大厂的一些用户手册。